好特卖2折贱卖「快过期的化妆品」用了不会烂脸吗?

发布时间:2024-05-18 03:19:07    作者: 乐鱼官网在线登录首页

  随便打开一个年轻女孩的化妆台,几乎都不难发现几件早就过期了的【传家宝】。3.4g的口红、9g的高光,脑门一热在博主的推荐下all in了所有色号,导致如今就算有800张嘴也涂不完的口红。

  “把钱花在刀刃上”,是女孩们在变美路上逐渐展现出消费智慧。如今,临期护肤品越来越火,从淘宝c店到品牌们自己下场售卖,临期折扣店好特卖的美妆区成为盈利大头,连一向高傲的日上免税店都推出了专门的临期专区。

  当我试图去了解不同美妆产品的“*赏味期”时发现,如今整个美妆市场如同一场无声的竞赛,热门成分被无限制模仿,产品研究开发和稳定能力测试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从半年减到了7天”。

  一边是消费的人精打细算逐渐接受临期化妆品,一边是品牌们为了挣快钱,疯狂下场跑马圈地,不断给新品迭代升级。如今,“被迫临期”的化妆品越来越多。

  “食品饮料去好特卖,美妆日化买临期或者小样机免费领,现制食物和水果去晚八后打折过的超市进货,衣服鞋子上拼多多货比三家,家具电器上咸鱼淘二手。”

  “一旦享受过精打细算的日子就不出来了”,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薅羊毛】生活,“任何一次没用过优惠券的都市资产阶级正价消费都使我感到血亏。”

  在这股精打细算风潮的影响下,如今【临期】的概念越来越容易被接受。最近几个月火了一个“剩菜盲盒”,我曾拿出认真工作的态度蹲了几天编辑部旁的一家面包店,却因为手速过慢到今天都没有品尝过打了五折的碱水面包。

  以及专门临期产品的好特卖,就算没有买过你大抵也听过这么一个连锁品牌。因为疫情大家最近几年过得都不太好,大多上市公司的股市走势图绿到发光,唯独好特卖不仅过得不错,还实现了增长。联合发起人张宁最近表示,好特卖”已经在今年1月份实现了盈利,在零售淡季的4月份也较往期增长了20%左右。”

  女孩们不仅仅可接受化妆品临期,还秉持着“只要我不死我的化妆品也不会死”的较劲心理,延长了许多彩妆产品的生命周期。

  最典型的就是口红,几年前all in之风凭借着博主种草、朋友送礼以及对自己好一点等多种理由席卷口红圈,上新买新all in所有色号后的女孩们几乎把几辈子的口红都搬到了自己家里。

  还有直接能成为传家宝的高光和修容们,一块9克买了3年连表面的花纹都没磨平成为常态,因此此类产品也多了传宗接代和死后拌骨灰的额外属性。

  女孩们盘算一番以后发现,临期化妆品还真是值得一买。有人把临期化妆品当作“花小钱享受大牌”的方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告诉我她*次接受大牌彩妆就是在免税渠道购入的迪奥腮红,“听别人说贵价腮红和平价有很大不同,但我没有钱买正价,所以就来试试打了4折的临期。”

  也有人把临期产品当作小样,“试用成本低,就算不好用扔了也不会感觉可惜。”一位网友指出。

  因此,如今专卖临期的商家也慢慢变得多了。除了好特卖和日上免税店,一些品牌还会在自家的淘宝官方店进行售卖。

  但想买临期化妆品,尤其是大牌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有时候还得抢”,一位喜欢薅羊毛的冲浪老手大米指出,“像日上、花海仓app这种有品牌背书的渠道,一旦有人发现了好价临期化妆品,就会在豆瓣拼组、小红书等年轻女性较多的地方快速发帖传播,薅羊毛的*奥义是拼手速。”

  所以还有一些商家直接把大牌的临期化妆品当作引流工具。“这是行业内的‘流量密码’!只要商品标题前加了‘清仓、临期’等字眼,就有很多浏览量,可以引流带来很多客人,销售量自然高。”开屏新闻采访了经营网店的老板。

  “要看具体的产品,护肤彩妆的防腐要求不太一样,3年还是5年需要实验室做具体的防腐测试。”从事3年护肤品开发,护肤、彩妆和日化都涉及过的蛋炒饭指出,一般产品开封后才会触及“保质期的概念”,由于产品品类、活性成分以及保存条件不同,保质期也各不相同,长则一个月,短则就3天。

  连保质期都如此乱七八糟,那么临期就更难解释了。“化妆品何时算临期仍没有统一的定论”,《化妆品报》指出。

  蛋炒饭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大多数品牌会在保质期还有一年的时候让产品进入清仓期,会做价格打折或者其他活动来尽快消耗,不过有些品牌会尽量保本,可能到就剩半年才会放给消费者。”

  日上大多数临期化妆品在10个月之内,而好特卖的则在一年左右。杭州绚彩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钱琦曾经表示,此前他们曾提供一些保质期一年半以上的产品给好特卖,但对方只接受保质期剩余一年左右的产品。

  由于本身定义模糊,到了到底能不能用也多来自专家科普和消费者的民间实践。一般认为粉质类的只要保存妥当没有太大问题,博主@老爸测评 曾经对保存得当的过期口红进行细菌检测,发现也没啥大问题。

  但护肤品要娇贵许多,“比如有些含vc类的产品,别说临期了,*买了就用。”蛋炒饭指出,“所以你很难说开封3个月就完是一种营销话术,护肤品里面很多活性成分时间久了就会失活。”

  “有些安瓶、次抛产品开封后没有封口条件。不仅保存要求很多,试用期也就2-3天。”

  面对这些越来越娇贵的产品,别说临期了,连保存条件都十分苛刻,避光低温是基本要求,有些还得进冰箱,如今的品牌们,硬生生把普通的护肤品做成了需要立马就吃的黑珍珠美食。

  有的化妆品感觉放30年都能用,有的恨不得3天就得用完,到底多久算过期,各地区、各个品牌不能统一,秦始皇看了都着急。

  既然美妆护肤领域对【保质期】的解释婆说婆有理,那是不是意味着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但是充满迷思的不仅仅是临期化妆品的定义,还有整个市场。“水太深了,我一个从业者都摸不透,更别说普通消费者。”蛋炒饭感慨。

  如今商家们看到了临期化妆品背后的流量,因此常常接着大牌临期化妆品的名头,卖一些包装相似的杂牌产品。打着“贫民窟女孩宝藏店”旗号卖三无产品的淘宝店铺比比皆是,你很难想明白这是哪个窟的宝藏。

  不过杂牌好歹是个牌,幸运消费者说不定还能买到有质保的小品牌。而有些没什么良心的商家连“擦边”都懒的擦,直接大肆售卖假货。

  除此之外,还有些商家直接“不装了”,明码标价卖过期化妆品,成为愿打愿挨的交易。

  在一些淘宝临期折扣店,产品详情页上写明白了是过期彩妆,但是在“低价清仓,介意勿拍”的说明下依旧是每个月不小的销售量。

  《化妆品报》还曾指出,相比于食品坏了一口就能吃出来,但是“护肤品的成分即使失效也难以察觉,这为临期化妆品的经营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法治参考指出,中国在美妆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全球*,即将突破5000亿大关,库存积压超过三成。食品和美妆产品被认为是临期零售行业的头部产品。

  以前的临期化妆品要么捆绑销售,要么直接随单赠送。“但是经常会收到消费者‘送不起就别送’的投诉”,蛋炒饭指出,无论怎么卖都比直接送能回本,所以现在很多品牌也愿意和一些合作处理这些临期产品,“又能挣钱又不用处理用户投诉,这事谁不乐意。”

  如今临期化妆品不仅盘子大,玩家还不算多。好特卖联合创始人张宁在前不久的FBIF论坛上透露他家现在每个月持续增长50家加盟店。而《化妆品报》对此的解读是“临期店赚钱,还得靠化妆品”。日上免税店也从疫情期间因为库存所致的“被迫”售卖临期化妆品,变成了一种常规操作。

  可是问题来了,按理来说,临期化妆品再怎么卖都不如正价吃香,但是为什么现在市面的临期化妆品却慢慢的变多?

  “或许和整个行业越来越急有很大关系。”蛋炒饭指出,“我做化妆品开发快四年了,美妆、护肤、日化、男士、工具类都轮了一个遍,但是*感受就是快,太快了。”

  “什么成分被主播卖火了,大家都一哄而上,别家出啥我改一下就出啥,为了蹭上热度疯狂出新,生怕赶不上这波热度。”蛋黄派指出,这两年新法规下来了,备案卡了时间,不然新产品可能不到一个季度就换得排行榜。

  2021年日本品牌城野医生的377美白精华横空出世,成为人手一支的美白产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大量含有377的类似精华产品。“可377是一个需要走特征的美白产品,在当时特征备案至少都要一年。”蛋炒饭解释,所以当时的很多产品要么是“擦边”,要么直接买特征进行套牌。

  直播带货让蠢蠢欲动的品牌看到了巨大的流量,为了蹭上热度,所以品牌们都像在竞赛一样疯狂出热门成分新品。但是对一个使用期最少都要用3个月产品来说,教育消费者的成本实在太高。

  所以为了卖出去货,品牌们疯狂砸钱搞营销,就有了一些化妆品成本仅占10%的现象,然后上赔钱进大主播的直播间。可品牌们不傻,这些豪掷出去的千金最终都由消费者买单。

  “在 19 年品牌还愿意分析用户分析具体需求来不断调整配方和产品方向,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品牌愿意静下心来开发产品。”

  护肤品在上市前都需要对其性能进行稳定性测试,如里面的成分受到光照、湿度、温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程度。“我刚入行,19年那会大家稳定性测试还会做半年。”蛋炒饭回忆。

  “后来大家慢慢的变快,从半年到3个月,再到1个月、半个月,现在有些第三方测试公司和实验室只需要7天就做完了,这个一周可能还不是实打实的。”稳定性测试从原本产品的质量的保障,变成了做个样子。

  还有内部试用,“以前是1个月,现在不好意思如果内部需要一天能投出票来,那真的就是一天。”

  “所以有些新品上架之后不断地变配方升级,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前期研发和测试时间太短了,一款好产品能升级,但是不会段时间内频繁升级”,蛋炒饭指出,“而且很多产品的主体成分并没有变,变来变去都是那几个概念添加,加了玻色因等抗氧化抗衰老等新成分,但其实不太影响整个产品体验。”

  新品上新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产品迭代慢慢的变快,品牌把这些包装成“努力研发”“再次升级”的话术兜售给消费者。

  如今被看好的临期化妆品,从上游慢慢地减少开发周期,到无法被定义的临期,再到鱼龙混杂的售卖渠道,一个被认为是“行业头部”的产业,一些被消费者每天用到脸上的产品,竟然全部都没有标准,这大概是今年我得知的最魔幻的事。

  要么说现在的年轻人挺难的,这几年为了好好护肤都快让一个年轻人变成半个专家,氨基酸和皂基的区别张口就来,学完玻色因学蓝铜肽,努力跟上层出不穷的新概念。

  年轻人们买临期化妆品也无可厚非,经济下行了,但也想让自己能多美丽一些,这几年悦己文化疯狂盛行,拿着有限的钱让自己享受到更好的产品本没有错。

  但是他们或许想不到,自己满怀期待的消费,是为品牌们的恶性竞争、错误决策买单。

  想赚快钱成了所有行业现在的通病,美妆圈也避免不了这种风气。“所有人都想做成为下一个雅诗兰黛,但只有【贵妇级价格】最容易达到。”

  而不超过一只手数量的“清流”品牌还会被业内嘲笑是“浪费赚大钱的机会”。所以蛋炒饭在采访最后表示,研发第四年打算转行,眼不见为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