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护理这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就纪实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效显著。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护理服务能力和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
为宣传展示护理事业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华护理学会近期推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成效的系列宣传活动,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护理这十年”为主题,记录护理的成长、扎实的耕耘,展望美好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重症护理人不断前行、勇于追梦,在中华护理学会的全力支持下,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增加青年委员,设立专家库,如今已发展壮大覆盖全国。
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始终奉行“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教育箴言。200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至今已累计完成24期。近十年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培训班由每年一期增加至两期。培养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246名学员,并取得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其中有5132名专科护士是近十年培养的,占取得专科证书人数的82%,是前十年的4.6倍。
完善修订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指标;撰写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建立重症专科护士考核题库;创新地采用手机APP考试系统来进行理论考核,减少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
为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京津冀重症护理论坛,促进京津冀地区重症护理同仁的学术交流和护理专业的协同发展;为提高重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规范重症护理技能操作,在中华护理学会的全力支持下,重症护理专委会连续举办3届“夯基础·重质量——重症技能”相关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症护理人员在活动中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默契的团队合作,展现出重症护理人的专业风采。
专委会专家撰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专家共识》《新冠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神经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护理专家共识》《新冠肺炎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与国内重症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翻译出版《ACCCN重症护理》(第3版)。
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热情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研制等相关工作,每年度申请20余项,获批立项2项,承担研制《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两项团体标准,并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现有2项团体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另有2项于2022年获批立项。
伴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护理学在学科平台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重症医学以其在器官功能支持和对并发症处理方面的优势,对抢救重症患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作用。近年来,创新的高难度手术及复杂外科操作,如心肺移植、肝移植等日益增加,各种器官功能监测及辅助支持技术如PICCO、ECMO、IABP、CRRT、重症超声等技术的不断出现,镇痛镇静、早期康复、重症营养、人文关怀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患者的新理念、新思维,对从事重症护理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提升重症护理人的学术水平,紧跟专业发展,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全国重症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紧密围绕重症医学、重症护理的专业发展、质量管理、前沿进展、共识指南、智慧护理、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等主题,结合专业领域最新进展,提升学术交流的专业性与引领性。
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治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汶川及玉树大地震、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天津8·12大爆炸等工作中,都有重症护理人的身影,彰显了重症护理人的关键作用。2020年初,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病毒肺炎”席卷而来,援鄂医疗队的重症专科护士在气道管理、俯卧位通气、CRRT、ECMO等高精尖救治技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重症护理人的身影投入到定点医院、隔离酒店、疫苗注射、核酸筛查等疫情防控一线,筑起疫情防控坚强堡垒,用行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重症护理专委会还致力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召开“全国重症护理论坛-新冠疫情启示与后疫情时代重症护理发展”。全国各地重症护理同仁近4万人相聚线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让重症护理走在战‘疫’一线”进行宣讲,诠释了重症护理人的使命担当。
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依托中华护理学会的平台,联合重症专委会委员所在省护理学会或单位共同组织并且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践行“十四五规划”科普工作重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习惯。每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科普专家分别在河北、浙江、山东、湖南、重庆、天津和北京等不同地域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开展义诊活动、走进养老机构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走进校园开展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科普活动、走进社区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科普宣讲活动,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普专家的引领作用。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重症护理工作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把党中央重要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落实到位,增强使命担当,紧紧抓住学科发展的良好机遇,注重专业发展趋势,促进重症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