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本土化妆品企业环亚科技冲刺IPO!美肤宝母公司原来并没那么美

  原标题:广州本土化妆品企业环亚科技冲刺IPO!美肤宝母公司原来并没有那么美

  在各大国货美妆相继登陆A股市场的背景下,美肤宝、法兰琳卡的母公司环亚科技也不甘示弱。

  日前,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招股书显示,环亚科技是一家综合性化妆品企业,旗下拥有美肤宝、法兰琳卡、滋源、肌肤未来等品牌,产品涵盖护肤、洗护发、身体护理、精油等领域。2019-2021年,环亚科技分别实现全年营收19.41亿元、19.88亿元、21.57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2.5亿元、1.88亿元。

  虽然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环亚科技却面临着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高企、公司内控不规范的窘境。

  事实上,早在2011年,环亚科技就已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无疾而终。历时12年,环亚科技终于迈进上市的“大门”。

  但如今的美妆市场,已经是“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等国际大牌形成“三巨头”,华熙生物、贝泰妮作为国货之光,一跃成为长期资金市场和消费的人的新宠;珀莱雅、丸美、巨子生物成功转型上岸。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夹击下,手握数十个品牌的环亚科技能否再造神话,成长为一方诸侯?

  与众多“依赖单一品牌”国货美妆企业不同,环亚科技一直奉行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的策略,并成功打造了美肤宝、法兰琳卡、滋源三大明星品牌。其中,美肤宝主打中药科技护肤,法兰琳卡主打纯净自然护肤,滋源主打无硅油头皮护理。

  招股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2021年,环亚科技分别实现全年营收19.41亿元、19.88亿元、21.57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2.5亿元、1.88亿元。

  从品类来看,洗发护发品牌滋源从始至终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盈利收入7.79亿元、7.68亿元和8.42亿元,连续三年营收占比为40%左右,成为环亚科技当之无愧的主力品牌。同期,护肤品牌美肤宝和法兰琳卡也分别贡献大约26%、20%的营收,这三大核心品牌营收常年占据公司营收80%以上。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亚科技也曾在2018年前后推出一些新品牌,包括科技护肤品牌肌肤未来、专注高端多肽成分的轻医美护肤品牌即肽、女性私密护理品牌珂葆以及彩妆品牌FACE IDEAS,但这一些品牌却并未如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除滋源、美肤宝、法兰琳卡三大品牌外,其余数十个品牌每年的营业收入均不足1亿元。2022年1-6月,新品牌中营业收入金额最多的肌肤未来也仅贡献6951万元的收入,占公司当期营收7.14%。

  不难看出,市场对其新推出的产品认可度并不高,环亚科技还处在“吃老本”的状态。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多年前,滋源、美肤宝、法兰琳卡曾在市场上红极一时,屡屡获得天猫美妆销售额单店排名第一、“双11”国货洗护榜第一的成绩。但近两年来,环亚科技却在“618”和“双11”各类榜单中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则是国际大牌以及薇诺娜、珀莱雅等国货新秀。例如,华熙生物旗下品牌“润百颜”“夸迪”、珀莱雅“双抗精华”“红宝石精华”以及贝泰妮旗下品牌“薇诺娜”等。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布局了多品牌多品类,但环亚科技的主要营收集中在美肤宝、法兰琳卡和滋源三个核心品牌上。但随着国内美妆及个护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核心品牌式微的情况下,环亚科技亟需撑大梁的爆款产品以及持续制造爆款的营销能力。

  自创立以来,环亚科技先后邀请李栋旭、胡一天、毛晓彤、杨洋、吴亦凡、唐嫣等一众明星担任形象代言人。旗下护肤品牌法兰琳卡、“无硅油洗发水”品牌滋源的广告更是相继出现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快乐大本营》、CCTV-8《黄金强档》以及《中国新歌声》等地方。广告投放力度之大,以至于法兰琳卡一度成为女孩们的时尚单品,“滋源 SEEYOUNG”也成为中国第一的无硅油头皮护理品牌。

  2019-2021年,环亚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22亿元、8.79亿元和10.0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42.36%、44.23%和46.76%。其中,品牌宣传费用分别为1.98亿元、2.37亿元、3.19亿元。

  反映到利润端,环亚科技的重金营销则是收效甚微。2021年,环亚科技实现盈利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9.75%;实现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滑22.25%。对此,环亚科技表示,因公司销售宣传支出增加导致费用增加。

  事实上,即使与上海家化、珀莱雅、贝泰妮等同行业能够比上市公司相比,环亚科技的销售费用率也同样处于“领先水平”。招股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上海家化、珀莱雅、贝泰妮等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远超环亚科技,但平均销售费用率仅为37.46%、33.96%和37.22%。

  业内人士表示,持续加码的重金营销,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推广费,直接后果就是公司净利润被蚕食,业绩承压。

  不过,环亚科技重金营销的风格似乎并不打算改变。据招股书披露,此次上市募集资金6.07亿元,其中,4.05亿元将用于品牌建设与推广项目。

  与营销上大手笔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环亚科技的研发费用少得可怜。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2021年,环亚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58亿元、0.57亿元、0.65亿元,2021年较2019年净增加670万元左右,相较同期品牌宣传费增加1.21亿元,几乎能忽略。

  招股书显示,环亚科技实际控制人为胡兴国、吴知情和胡根华,其中,胡兴国和吴知情是丈夫妻子的关系,胡根华为两人之子。三人合计控制环亚科技98.36%的股份表决权,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且为公司实际经营活动决策者。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共同生活的亲属作为实控人拥有绝对控股权,很难规避过度集权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事实上,上述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环亚科技存在使用个人卡体外代发奖金及补贴、承担费用,通过关联方代收客户贷款或供应商返利形成资金占用,将出纳个人卡用于公司支付业务,通过员工账户代收货款等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

  具体来看,2019年,公司使用实控人的个人卡代收客户培训费等零星款项合计68.96万元;2020年,美肤宝优选平台试运营期间,公司通过实控人个人卡及胡俊、胡杰、孟飞等关联方代收平台使用费合计472.27万元;2019-2021年,使用实控人个人卡代收食堂供应商返利分别为23.35万元、25.99万元和11.82万元,上述资金占用款于2022年归还。此外,2019-2021年,公司使用出纳个人卡支付电子商务平台推广费、发放员工薪酬、支付房租及费用报销等合计分别为605.84万元、114.84万元和9.83万元,直到2022年6月,相关个人卡才不再使用或注销。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上,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或内部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实控人违规担保致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难的案例屡见不鲜,而这些案例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实控人滥用控制权、董事会被家族企业控制或者形同虚设有关。

  据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环亚科技共进行了三次现金分红。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8月分红2亿元、1.6亿元和3.5亿元,合计7.1亿元。而2019年-2021年这三年,环亚科技的净利润才6.32亿元。也就是说,这三次分红已将这三年的净利润全部瓜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环亚科技股权高度集中,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7.1亿元现金分红大部分都落入了实控人的囊中。招股书显示,胡兴国、吴知情和胡根华合计持股98.36%,那么,在这7.1亿元的分红中,上述实控人直接拿走了6.98亿元。尤其是在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2.25%的情况下,仍坚持大手笔现金分红3.5亿元,此举不免遭到市场对其冲刺创业板上市的目的产生一定质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发布时间:2024-03-31 05:34:59    作者: 其他产品